近期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發布了今年的醫藥經濟運行情況。
2010年,在醫藥工業總產值平穩增長,醫藥商業購銷穩步增長,商業集中度逐漸提高的大背景下,藥品零售市場的表現為:市場規模擴大,零售企業數量持續增加。根據SFDA南方所中國藥品零售分析系統顯示,2009年藥品零售市場規模為1487億元,同比增長約14.8%;2010年藥品零售市場約為1739億元,同比將增長17%。分析認為,增速回復得益于醫保覆蓋面的擴大和消費者自我藥療水平的提高。
截至2009年末,我國的藥店總數(包括連鎖門店和單體藥店)為381371家,同比增長4.32%;2010年上半年,我國有39.42萬家零售藥店,數量上又增加了3.27%。從藥店數量增幅來看,增長速度放慢。
同樣值得零售藥店業關注的是,根據南方所“中國醫藥經濟運行分析系統研究”,目前我國已建立建成農村藥品供應網點55.4萬個,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(站)2.8萬個,鄉鎮衛生院3.8萬個,但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進展緩慢,且隨著城市大醫院門診定點統籌的實施,社區醫療機構的藥品消費增幅低于預期。
對于明年的醫藥經濟預測,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在報告中認為,在GDP增幅不小于8%,世界經濟不出現二次探底,8500億元增量投入能夠按進度到位的三大前提下,2011年醫藥工業將保持高幅增長,且增幅將略高于今年;此外,隨著醫改投入的加大,2011年的用藥市場將進一步擴大;藥價招標等系列政策的實施將使市場格局發生變化;值得關注的還有,隨著新版GMP、新版藥典以及節能減排等新政策的實施,醫藥工業的成本將增加,醫藥產業資本化進度加快,新增資金成為明年醫藥發展的新的推動力。
政策:構建健康有序的市場體系
在影響2010年零售藥店經營業績的諸多政策因素中,從十二五規劃、新醫改等政策走勢,到藥價招標、新版藥典正式實施等具體措施,在2011年依然是影響整個藥店圈發展的關鍵因素,值得所有的藥店經營者關注。
2009年8月,國務院決定由商務部負責藥品流通行業管理工作。2010年6月,商務部正式成為藥品流通行業主管部門,主要職責是負責研究擬定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、政策和相關標準。
在談到備受關注的藥品流通行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時,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副司長溫再興在報告中指出,加快結構調整是“十二五”時期藥品流通行業改革發展的重點,結構調整的主要思路是政府引導,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;企業是行業結構調整的主體;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中介橋梁作用。